Alexa
  • En
  • Directory of Taiwan

「藥駕」危險不輸「酒駕」每年奪300多條命 止咳、肌肉鬆弛劑等三類危險藥品曝光

每年約有300多人因服用藥物後開車喪命,「藥駕」造成的交通危害,可能比你我想像中的大。(圖/pixabay)

每年約有300多人因服用藥物後開車喪命,「藥駕」造成的交通危害,可能比你我想像中的大。(圖/pixabay)

(台灣英文新聞/朱明珠 綜合報導)不只是酒駕開車會傷害無辜生命,「藥駕」造成的交通危害,可能比你我想像中的大。台北市藥師公會推估,每年約有300多人因服用藥物後開車喪命,因此呼籲政府正視藥駕入法可行性,盡速研擬罰則。

《趨勢民意調查》發現有多達3成5的駕駛,幾乎每週都會服用至少1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,引發潛在交通危機,近年來也發生多起實際案例,不少無辜民眾因此而損命。

高雄一名男子長期受失眠所苦,某天睡前忘記服用安眠藥,隔天上班開車出門前「補吃」,結果上路後突然睡著,直接衝撞並輾斃停等紅燈的女騎士;新北一名男子於服用安眠藥後,竟無照開車上路,撞死一名騎士。

在台灣有無數個家庭因為「酒駕」而支離破碎,這幾年因為政府修法和大力取締、觀念宣導下,大部分民眾都有酒精會影響駕駛人精神、無法安全駕車的概念,酒精會影響駕駛人的精神狀況,使之無法安全駕車,同樣地,藥物也會增加行車的危險性。

尤其是台灣慢性病患者高達600萬人,不少民眾於用藥後開車上路,如果嗜睡、昏沉、注意力無法集中,就可能險象環生,有必要透過法規抑止「藥駕」。

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,歐洲各國於十幾年前落實「藥駕」規範,訂定藥物分級,並要求藥廠於產品外盒上清楚標示,藥師發藥時也會向病患說明藥物之副作用,特別是針對運輸業者,避免因工作與作息使藥物副作用影響道路安全。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自111年開始著手進行藥駕宣導及教育,將藥品分為四級,從無風險(零級)、請小心、應非常小心至危險,並於交通運輸部門、計程車服務站等處進行宣導,未來也將與台北市藥師公會、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,訓練更多藥師,面對須長期駕駛交通工具的民眾於領藥時進行專業衛教。

  • 第一級「要小心」,包括降血壓藥物、止痛藥、止咳感冒藥、可待因含量廿毫克以下藥品,民眾在駕駛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。
  • 第二級「應非常小心」,以抗憂鬱藥、麻醉劑、解痙藥、部分降血糖藥物為主,駕駛前如需用藥,應尋求專業醫療評估。
  • 第三級則為「危險級」,服用後請勿駕駛,包括部分特定抗精神病藥、安眠藥及Z類藥物、部分特定抗焦慮藥、散瞳劑、部分特定肌肉鬆弛劑。

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表示,每年約有300多人死於「藥駕」,呼籲政府應該重視此議題,除了積極宣導藥物分級,應盡速擬定「藥駕」相關法規、罰則,才能有效降低悲劇發生,降低藥物帶來的隱性傷害。

更新時間 : 2024-01-23 19:55 GMT+08:00